上海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的日常工作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1月29日报道:提到过年,总绕不开“春运”二字。一边是旅客纷纷踏上温暖回乡路,另一边则是铁路人绷紧神经备战这场与众不同的“高考”。从夜阑人寂到晨曦微露,铁路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为春运行车安全、旅客出行温馨而奋战在夜深人静的千里高铁线上……今天是大年初二,东方网记者走进上海铁路局上海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南翔动车车载工区,聆听铁路幕后英雄的温情故事。
“车载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是高铁动车核心装备,对它进行检修的人员,被形象地称为高铁动车“脑科医生”。“高铁无小事,哪怕一个很小的问题,都会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这是一份输不起的工作。”上海铁路局上海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主任罗杨胜如是说。
为何被称为“脑科医生”?罗杨胜告诉东方网记者,列车自动防护系统是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的“中枢神经”,它能够通过雷达、传感器采集速度、距离等信息,通过GSM-R网络和卫星进行定位,再将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反馈给车载安全计算机,从而计算和控制动车组列车的运行。“ATP系统是整个动车组系统的’大脑’,对列车安全运行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以300公里飞驰的高铁而言,车载运行控制系统能够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列车不超速,二是确保前后两趟列车始终保持安全距离。”
据了解,上海铁路局上海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南翔动车车载工区成立于2009年6月,负责维护和检修沪宁城际、沪杭城际、沪昆高铁等主要繁忙干线上82组动车组列车的车载运行控制系统。动车组的型号包括CRH1B、CRH1E、CRH380D等多种,车载运行控制系统又包含200H、300T、300S等多种型号。
工长邹岩正在有电下载运行文件。
工长邹岩正在无电检查车底设备。
作为高铁动车的“大脑”,ATP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日常维护工作也令每一个车间工作人员神经紧绷。
“工区需要对系统的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检查,除了每个螺丝、插头、线路等外部设备状态,还要通过下载运行记录数据,进行更加仔细的分析。只有每个’体检’项目都完全合格,动车组列车才能够开出检修库,承担运输任务。”上海铁路局上海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南翔动车车载工区工长邹岩坦言,每一次检查,自己都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
高高壮壮的邹岩是一名“80”后,说话有些腼腆,不过,但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他的眼神无比坚定,“我们肩上承担的,是无数乘客的宝贵生命,不能有丝毫的怠慢”。
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不仅要负责252组动车组列车库内的检修工作,还要负责运行途中的故障应急抢修。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春运期间,动车组列车开行增加,车间也迎来了最繁忙的日子。加班加点早已成家常便饭,每名职工都是手机24小时开机,一个电话就随时准备奔赴现场,为的就是保证每列动车组列车都可以安全准点运行。
车间党支部副书记董俊告诉东方网记者,邹岩妻子已怀孕8个月,然而考虑到车间的繁忙工作,邹岩果断放弃了回南昌老家过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职工史彩娟在驾驶室内进行一级修有电试验。
班组成员正在对检察数据进行分析。
在上海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类似邹岩这样的幕后英雄还有很多,“整个南翔动车车载工区共有职工21人,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一大半都是’90后’,”董俊感慨,自己身边的这批’90后’不一般,“三分之一职工老家在外地,可是每当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大家都自发地留守岗位,为的就是确保高铁动车运行的万无一失”。
由于每天下午19时至次日清晨5时是高铁维护的高峰时段,因此“黑白颠倒”成了不少职工的工作常态。不仅如此,白天的工作也并不轻松。“实时查看高铁动车组列车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以便夜间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查找并修复相关问题。”工作近6年的邹岩早已练就“火眼金睛”,有时,某个信号灯瞬间的闪烁,都能被其精准捕捉。
很难想象,高铁动车的幕后英雄竟然是一群“80后”、“90后”,他们以超乎寻常的责任感,承担着超乎想象的安全压力。从夜阑人寂到晨曦微露,这群高铁“脑科医生”们经常一夜未眠,在不被人熟知的“夜幕”工作中辛勤奉献,确保数以亿计的乘客踏上安全又暖心的归途。
上海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的日常工作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