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女皇武则天从政40余年有哪些政绩

2016-12-14 14:52:46

武则天称帝后,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她的统治集团因此获得并重用了狄仁杰、张柬之、裴行俭、唐休璟、娄师德等一大批才识之士,其后开元时期的治国名臣如名相姚崇、宋璟等也都是武则天时期擢用之人。如此,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能臣干将为其效命,对武则天的成功和政权巩固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人越来越多。大大刺激了文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书”的社会风气,就是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道:“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除诗歌以外,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武则天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她注意劝课农桑,主张减轻百姓负担。还曾组织人编写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全国,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贬官或革职,以田地垦辟、户口增减情况奖惩地方官吏。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民众安居乐业,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武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


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武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公元692年,她趁吐蕃乱之机,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确立了唐帝国对天山南北的统治。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首先,重用酷吏,奖励告密,污吏横行。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论断。


《中国妇女史》是在国内外妇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尊重妇女史观的多元化,采用专题史的体例编写的妇女史。其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制度与性别观念的变化、女性的角色与定位、女主政治、女子教育、女性婚姻家庭、女性身体、女性阶层与社会地位等不同角度,呈现出了中国古代妇女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诠释了妇女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尽可能为读者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中国妇女的历史。它是一部主题鲜明、内容详实、兼具研究性成果与教学参考的学术作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文:女皇武则天从政40余年有哪些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