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萧红不是人间笼子里的食客

2016-08-24 14:04:06

萧红孤单悲苦的自述,似乎要从她逃离旧式婚姻开始讲起。


1911年六月端午节,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但革命的浪潮并未波及到远在东北的农村百姓,他们面对的依然是宗法制为主导的礼俗社会,某种程度上充斥着压迫和愚昧。


作为地主家庭的女儿,萧红的选择比寻常人家更多一点,也少受劳作之苦。


17岁,她来到哈尔滨东特女一中读书。她性情叛逆,勇敢好学、喜爱美术与国文,不服从学校约束女生的教条。当时日本人在哈尔滨修铁路,萧红走上街头,在正阳街上与几千学生一起,保护路权。从北平归来的史地老师向萧红介绍鲁迅、矛盾、郁达夫、莎士比亚和歌德,让她萌生了去北平读高中的想法。


19岁那年寒假,萧红返回呼兰,就被告知家中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对象是门当户对的汪恩甲,要求萧红初中毕业就立刻完婚。


倔强的萧红无法接受这种强硬不合理的安排。夏天,表哥陆哲舜从哈尔滨政法大学退学,准备去读北平中国大学。这个豪气而充满蓬勃生命力的青年让萧红萌生了爱慕之心,她先假意结婚,然后离家出走,到北平投奔表哥。


1931年10月4日清晨,被囚禁六个月20岁的萧红穿着一件蓝色布衣,躲运送大白菜的车里,向着白茫茫的大地逃出阿城县福昌号屯,从此离开故乡,再没回去过。


逃到哈尔滨的萧红无处可去、无人可爱,竟鬼使神差和未婚夫汪恩甲同居。二人在哈尔滨东兴顺旅馆住下,萧红怀孕后,汪恩甲回家报喜,谁知当家的哥哥汪大澄暴怒,觉得颜面丢尽,根本不相信孩子是汪家的。


萧红再次选择战斗,她去法院提起诉讼,告汪大澄代弟休妻。懦弱的汪恩甲临时变脸,法庭上站在了哥哥一边。这事之后,汪恩甲就不见人影。可怜的萧红扛着两人一起在旅馆欠下的400元被锁在了杂物间。


八月,磅礴大雨已经接连落了两个月,松花江决堤的第四天,中央大街早就路上行舟,哈尔滨人群都在逃难中。萧红搭上一运柴火的救生船,终于逃脱。二萧开始了新的人生。


​二十岁出头是萧红最快乐的日子,除了贫穷,她拥有的一切都值得开心。她写小说、写诗、写散文,在“星星剧团”演戏,还做刻板、插画的工作。1934年6月12日,萧红与萧军应好友舒群的邀请,乘坐火车离开哈尔滨。在大连逗留两天后,乘坐日本轮船“大连丸”号三等舱抵达青岛。


二萧同舒群夫妇住在青岛观象一路一号石块垒成的二层小楼里。当时青岛属于北洋军阀管辖,辖区内德国和日本势力相当,很多东北流亡者和革命者聚集于此。经舒群介绍,萧军在青岛《晨报副刊》担任编辑,萧红也参与《新女性周刊》的部分工作。两位东北青年从窘迫的经济条件中走出来,萧红也在青岛完成了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麦场》,他们开始给鲁迅写信,希望得到写作和生活上的指导。


1934年中秋节,舒群夫妇被国民党逮捕,舒群夫人倪清华被蒋介石钦定为要犯,押送南京。青岛党组织遭到破坏,报刊也停了,没了工作的二萧流亡到了上海,投奔鲁迅先生。


30年代的上海租界对出版物管理较为宽松,文学刊物需向巡捕房备案,同时要在文递国民党市政府、市党部分别登记。但在华界,国民党出台《国民政府出版法》进行文化围剿,凡批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要求抗日者,都被认为“危害中华民国”,一律严禁。左翼作家群体自1927年清党运动开始处于被逮捕追杀的状态。


自幼喜爱美术的萧红自己设计了《生死场》的封面,本来一直使用“悄吟”为笔名的萧红,首次使用萧红作笔名。萧红的名字也从此留在了文学史上,比她的历任男性伴侣的地位都稳固。


但与此同时,萧军在感情上发生不忠还出现家暴。


​1936年10月21日,鲁迅下葬,萧红才在日本知道先生去世的消息。鲁迅的死对萧红打击很大。1937年7月7日,大多刊物停刊,胡风为了让《七月》,出版三期后,决定将刊物迁至武汉。二萧就在9月底离开上海去了武汉。在武汉时,萧军写信邀请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来武汉。


1938年1月,除了胡风留守编辑《七月》之外,其余六人(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艾青、田间、聂绀弩)都被山西民族革命大学聘到临汾任教。2月日军攻陷太原,临汾告急。萧军去部队。再次在西安相遇时,明知怀有身孕的萧红向萧军提出了分手。


1942年11月病逝的萧红,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代表作《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作品。因为战争,当时的文化名人云集香港。她和许多名人、著名作家交往,像夏衍、胡风、茅盾、田汉,还有史沫特莱、柳亚子等,办刊物、开大会、纪念鲁迅、宣传抗日、参加很多社会活动,这几年是她短暂一生中最闪光的阶段。由于紧张的写作,经常熬夜和劳累,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失眠、发烧、咳嗽,后因肺结核病逝于香港圣玛丽医院,时年31岁。


在萧红香港重病住院期间,端木不告而别长达十八天,把照顾病人的责任推卸到朋友骆宾基身上。


在小说《弃儿》中写她第一次怀孕时,肚子由馒头般变得像小盆一般扣在肚子上,当时的芹(萧红)和蓓力(萧军)没有钱支付旅馆费用和医院费用,估计没有财力来抚养萧红与汪恩甲的孩子。


萧红是这样写当时的状况的:“孩子咳嗽的声音,把芹伏在壁上的脸移动了,她跳上床去,她扯着自己的头发,用拳头痛打自己的头盖。真是个自私的东西,成千成万的小孩在哭,怎么就听不见呢?成千成万的小孩饿死了,怎么看不见呢?比小孩更有用的大人也都饿死了,自己也快饿死了,这都看不见!真是个自私的东西!”


可见萧红并不是抛弃小孩,不懂亲情的冷漠之人。还年轻的她心里有着更宏大的追求和责任。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


萧红成名作品,看七十年来农村荒诞悲剧,人性残酷古怪。


12篇精选,篇篇精彩动人。


原文:萧红不是人间笼子里的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