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报道,最近,《中国书法名家李尚朝珍藏邮册》由中国邮政发行,发行当天邮册即销售告罄,甚至在成都出现黄牛坐地翻番引发投诉的情况。这一新闻被媒体不断转发,在收藏界引起发酵。
资料显示,李尚朝,系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词作家,书法家,重庆巫山人,重庆市公安文联副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公安部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出版有诗集《风原色》、《大三峡那光》、《诗画江山》等8部文学专著,书法作品专著《李尚朝书法欣赏》。诗作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语言,有诗歌、散文作品10余篇(首)入选各类大中学选修及阅读教材,诗歌《月上中天》入编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著名诗评家蒋登科主编有学术专著《李尚朝诗歌品鉴》对其诗歌作了系统鉴赏。其音乐作品《感动中国》《巫山云雨》等亦广为流传。
笔者查阅了李尚朝的书法创作情况,公开资料上并不多,除中国日报、光明网等媒体曾做过李尚朝书法作品欣赏的报道外,李尚朝好像很少参加各种书法展,《李尚朝书法欣赏》一书及其作品也很难找到。
据报道称,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限量版珍藏邮册共一百人,但为什么李尚朝的珍藏邮册会热销?热销背后有什么玄机?又暗示了什么?
在各种报道中,中国新闻网引述王先生的话认为:像李尚朝这种跨界诗歌、音乐、书法的三栖文化艺术名人,其个人艺术邮品的升值空间会更大,属于收藏界看重的珍品。
笔者认为,李尚朝邮品的热销,虽然与他的书法作品有关,但并不完全是因为他的书法的造诣,而更多人是看重李尚朝书法的文人品质。正如王先生所说,李尚朝是诗歌、音乐、书法三栖文化艺术名人。李尚朝的诗歌、散文在各种专业和选修教材中都有收录,可供查询的就有10种以上,特别是大学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是中国文学的权威,教材目录上的任何人,都是进入文学史的文化名人,他们的书法作品价值都会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最近,在北京拍卖的一件鲁迅书法作品以75万元起拍,最终以300多万元成交。这件16字的书法拍品,平均算下来,一个字约19万元。
从书法的角度看,作为中国文学大师的鲁迅的书法并不是特别突出,显然,藏家看重的是鲁迅书法的文人价值。
书法家张旭光认为,一个好的书法家首先要具备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再加上书法创作能力,以及与艺术相通的音乐、舞蹈、绘画等领域的造诣。
著名艺术家叶浅予在谈到书画作品的价值与品位时也指出,诗书画印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不是加法关系,而是乘法关系。加在书画作品上的文化价值,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同样,一个好的文学家,他如果在能集多种艺术于一身,他的身价就会更加更加突出。
文学评论家何休在评述李尚朝《月上中天》时认为,李尚朝诗歌中这种浪漫主义情怀的抒写,在20世纪90年代的诗坛中是绝无仅有、但却符合人类未来的最高理想。 由李尚朝作词作曲的歌曲《水晶》《爱情的流沙》一经发布就引起热播,上百家媒体竞相报道,其艺术相通的能力可见一斑。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书法一幅卖到5万以上,很多书法家不服气,认为他的书法写得一般,不值这个价,可就是不断有人买。这并非简单的名气问题,其实是他的书法中的文人价值。
纵观中国历代书法家,大多传世的书法作品均为文人书法。
由此可见,历史的选择是有其内在规律的。
因此,也可以看出,李尚朝书法邮册的热销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正是收藏界文化品位的成熟,价值取向的回归。这是书画收藏界的新动向。当藏家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艺术收藏的文人属性必将得到发扬,这也是对文化艺术的尊重,对文化艺术作品价值的再发现。当这种趋势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时候,那些靠投机取巧混江湖的所谓艺术家被淘汰也指日可待了。